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研究 >> 正文

摘自:中国档案2012年第1

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杨冬权在 1994 年《大编研:档案编研工作的新趋向和新出路》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大编研”的概念,指出 :“档案编研的主体和客体不断拓展,范围不断扩大,形式不断更新,影响不断增强。这一切可以概括为从‘小编研’向‘大编研’的转变。”十几年来,“大编研”作为各级档案部门加强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理论依据,促进了档案资源的利用范围、利用率和表现力的扩展和提升,打造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地域和文化特色鲜明的档案编研产品,已成为档案部门拓展职能,强化公共属性,满足社会各界对档案信息多样化需求的便捷途径。

 

编纂选题要注重时效性、公共性

 

“大编研”要求编研工作必须突破以往的编史修志的框框,以档案资源和现实需求的有机结合作为选题立项的依据,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档案信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价值,提升编研工作的时效性、预见性和前瞻性,提高服务效能。

1. 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社会重大活动、热点问题等选题立项,重点打造档案文化精品

“大编研”理念要求编研工作要树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观念,密切追踪时政和舆论热点,及时了解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加强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工作,积极主动地提供信息服务,从“要我编”到“我要编”,倾力打造“大部头”档案文化精品,彰显档案部门的魅力和档案工作的独特作用。201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配合济南市的纪念活动,我们及早动手,确定编研选题,编辑出版了《党旗飘扬——中国共产党九十年济南图鉴》一书,以 20 余万字近 600 幅图片的篇幅,全面、细致、真实、系统地展现了 90 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济南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煌历程,主题鲜明、材料翔实、记述客观,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2. 围绕时政和舆论热点,以及突发事件等选题立项,制作短、平、快的精品快餐

针对党委政府工作及人民群众的不同需求,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档案产品,也是“大编研”理念赋予编研工作的新内涵。不同于“大部头”的文化精品,这类成果以篇幅短小精悍、内容灵活多样为主要特色,具有针对性强、应对快速、编发及时的优点。结合工作实际需求,我们以解读时政热点、服务社会需求为宗旨,立足馆藏档案资源,自2002 年创办《档案资政参考》,先后编发59 期,涉及济南近代以来重大历史事件、党风廉政建设、工商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资料翔实系统,论述严谨流畅,充分发挥了档案信息资政襄政作用,体现了档案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开拓创新意识和善思善为的追求,得到市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欢迎,有的还在其系统内发文转载。

 

编纂模式要注重合作性、社会化

 

“大编研”理念改变了以汇编馆藏档案资料为主,相对封闭、保守的编纂模式。档案编研的路子要想越走越宽、越走越

通畅,就必须更新理念,走开放式社会化编研之路。应广泛吸纳社会文化资源,使档案信息对历史记忆的再现更加全面、系统和深入,档案编研产品由单纯注重实用转向集实用价值、审美价值和保护价值于一体,有助于编研产品进一步走近公众,扩大传播范围,增强传播效果。

1. 在立足馆藏资源的基础上,走以编促征、征编结合的新路子

以馆藏资源为基础,多方吸纳文化资源,作为档案信息的有益补充,对满足编纂工作多样化的文献选择要求,丰富编研产品信息含量具有积极作用。带着选题查找资料,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编辑出版《济南解放档案文献图集》、《党旗飘扬——中国共产党九十年济南图鉴》、《济南市重要政务活动辑录》等书时,我们先后从中央档案馆、解放军档案馆、山东省图书馆、中共济南市委办公厅、市民政局等单位搜集到大量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手迹复制件在内的珍贵历史资料和图片,这些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映了历史现实,弥补了馆藏资源的不足,许多首次公布的史料也为编研成果的出版增加了历史厚重感。

2. 借助社会力量,走合作开发之路

档案部门靠一己之力开展编研工作毕竟能力有限。通过全方位、广角度整合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档案工作者提高档案2011年济南市档案局与市委宣传部共同举办《党旗飘扬》一书首发式档案馆信息开发利用能力、进一步扩大编研空间提供了帮助,合作开发之路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增进了交往。我们编辑出版的《济南解放档案文献图集》一书列入中共济南市委、市人民政府济南解放 60 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市财政给予出版经费支持 ;《党旗飘扬——中国共产党九十年济南图鉴》一书,与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合作出版发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穿越时空的记忆——济南档案史料探微》一书,从济南市 10 个县(市)、区及一大批基层档案馆(室)馆藏档案文献和珍贵图片中撷取精华,是济南市首部读档研档的史料研究专著,被誉为“一项重要的文化积累工作和系统的城市记忆工程”。

 

编纂方法要注重编辑与研究的有机结合

 

档案文献具有原始性和直接记录性的特点,在学术研究中具有特殊的优越性。档案部门如何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将重编轻研,转变为编纂与研究有机结合;将以汇编档案为主、提供一次文献的工作方式,转变为通过开发利用档案史料,开展深入学术研究,进而在党史、地方史等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是档案编研工作者必须思考和直面的现实问题。

1. 深入挖掘档案史料,编写档案史料研究文章

通过读档研档,深入挖掘档案精华,开展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研究,取得一批高质量学术成果,使档案部门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能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近年来,结合重要史实、重大事件,以馆藏档案为基础,编写的《济南近代城市经济形成溯源》、《济南“五三”悲歌》、《济南战役“攻济打援”作战方案制订始末》、《先锋的旗帜映泉城》等30 余篇档案史料研究文章,分别在《中国档案报》《、山东档案》《、大众日报》、《齐鲁晚报》、《济南日报》、《20 世纪济南文史资料文库》等报纸、书刊发表,得到社会各界认同,产生一定影响。

2. 保持史料研究的常态化,开辟史料研究固定阵地

开展史料研究贵在长久和持续。自去年以来,我们与济南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加强合作,在其主办的期刊《济南文史》开辟“济南档案”专栏,依托文化济南的厚重历史,挖掘档案史料内涵,先后发表《解放初期济南档案接收工作述略》、《周恩来与济南军事调处》、《清末山东官立政法学堂毕业文凭揭秘》、《标本兼治疏导并存》等近 20 篇文章,以其史料性强、可读性高,受到市政协委员们的普遍欢迎,为档案史料研究开辟出了新的展示平台。

 

编纂成果要注重多类别、系列化

 

在信息载体日益丰富、传播渠道不断拓宽的今天,以书本为主要载体的编研成果形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走多类别、系列化开发的新路子,丰富档案编研成果的表现形式,扩大传播范围和受众面,是“大编研”理念的要求,也是时代对档案编研工作的要求。

1. 不断拓展编研成果表现形式,力求载体形式和类别多样化

即使是传统的以书刊载体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档案编研成果,也已延伸、转变为装帧精美、设计考究,集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精美出版物,或以历史图片见长,或以史料研究为主,寻求内容学术与形式艺术的统一。在编辑《济南解放档案文献图集》、《见证——新中国 60 年济南档案文献选萃》等书时,我们力求做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现代传播手段如网络、报刊、广电传媒等,为档案编研成果的传播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径,与济南市电视台合作制作的《1928 :历史的诉说》、《古城开埠》、《禁毒在泉城》、《天下泉城》、《名士济南》、《珍贵瞬间》等多部电视专题片,先后在中央、省、市电视台播出,刻录光盘发行,实现了档案信息传播手段的多样化。

2. 多角度发掘档案信息,实现成果开发系列化

多角度发掘档案信息就是针对社会对同一编研选题的不同需求方式,以不同形式多角度延伸、发挥档案信息功能与价值,赋予档案成果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扩大成果受众面。2004 年举办的济南开埠百年档案图片展,历时近半年,观众达10 余万人次,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在此基

础上,精选展览图片,编辑出版的《济南开埠百年》画册,收到社会各界的欢迎。档案信息弘扬城市精神、凝聚人心、资政育人的价值与作用,经载体转换得到进一

步解读、延伸和巩固。2011年,以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 90 周年为主题,编辑出版《党旗飘扬——中国共产党九十年济南图鉴》一书,以此书为蓝本,与济南电视台合作,制作电视专题片《珍贵瞬间——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今晚特别报道》,两项成果皆在开发利用馆藏革命历史档案的基础上完成,以不同表现形式,实现了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系列化。多年来的编研工作实践表明:在“大编研”工作思路指导下开展档案编研工作,可以使档案信息资源存史留真的文献价值、探究规律的认识价值、济世育人的社会价值和弘扬文明的文化价值得到深入挖掘、发挥。围绕中心、服务民生,是档案编研工作的根本方向,挖掘史料内涵、彰显档案精华是编研工作的基本原则,不断创新、精确选题是档案编研工作的必要保障。要做好编研工作,应当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富于探索的精神,进一步丰富“大编研”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拓展选题选材范围,加强与科研、学术单位的合作,不断探索多样化的成果形式及传播渠道,编纂出版更加符合时代特点与公共需要的档案文化精品,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

山东省济南市档案局 程 锦 李东平

以建党90周年为主题,编辑出版的《党旗飘扬》一书

 

地址:山东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前湾港路579号山东科技大学图书信息中心302室
邮编:266590

版权所有:山东科技大学档案馆